2024年学院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以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为根本保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明确一个目标、树牢三个坚持、强化四大支撑”工作要求,以作风建设为主题,紧扣内涵建设和重点项目突破两条主线,突出党建引领、办学质量、产教融合、人才队伍、文化建设、机制完善等工作要点,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持续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断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在教育强国建设和现代化强市建设中展现山服担当。
一、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1.扎实推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持续推进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立足地域文化优势,深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承工程,厚植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加快构建科学完善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统筹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建设,积极推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选优配强高校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队伍,积极探索“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
2.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巩固拓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升行动,加强心理健康专业人员队伍建设,发挥四级预警机制作用,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普测筛查和动态监测,提高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深化体教融合,推动阳光体育运动广泛开展。实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推进书香校园建设。持续开展美育浸润行动,广泛开展校园艺术文化活动,精心组织“第二十一届校园文化艺术节”。
3.构建学生管理新格局。全面落实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建立健全“三全育人”工作机制,深化学生素质量化测评工作。积极搭建学生培优树优平台,深入开展“六个一”学生成长工程,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成长。实施素养提升工程,开展大学生文明养成教育,深化“山服榜样”选树学习活动。加强共青团组织建设,以“青鸟计划”为载体,打造“双100”青春建功志愿服务队、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等品牌项目。
二、持续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4.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完善专业提升工程建设机制,优化专业设置和布局。开展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项目、订单(学徒)培养等校企合作培养工作,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助推“三教改革”,在各专业遴选、储备建设一批一流课程(精品在线课程)、优质合作新型教材、校企合作典型生产实践项目。培育省级高水平专业群优质建设成果,做好服装设计与工艺高水平专业群终期验收、智慧商贸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开展专业群教学质量项目建设,搭建平台孵化建设成果,提高专业群内涵建设质量。实施“学分制”改革试点工作,建立制定与“学分制”相适应的制度、机制、措施,激励优秀学生,激发专业建设活力。
5.强化技能大赛工作。积极承办“智慧商贸专业群”金砖国家赛项国际总决赛和服装创意设计与工艺赛项国赛,组织好技能竞赛月活动。做好“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赛荐结合、梯级选拔、重点培养、传带结合的大赛工作机制,力争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实现国赛获奖新突破。
6.提升科研能力水平。以课题申报和创新创业大赛为抓手,鼓励和支持开展前沿研究,促进学科合作,推动科研项目和成果创新。以“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为指导思想,积极引导专业技术服务等重点项目,加强项目的成果转化与应用,强化“服务企业”意识,持续开展“泰安纺织服装史研究”工作,开展“穿汉服游古城”等活动。
7.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注重数字资源建设,通过提升空间设计、打造多元化的阅读区域、引入艺术元素和加强数字化设施改造等,改善师生阅读环境,建设书香校园。以资源共享和信息资源建设为重点,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和科研管理全面深度融合。建立立体全网络覆盖,构建融教学、科研、管理、生活和服务为一体的数字化校园环境。积极探索5G、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在校园网内的应用。
三、着力深化产教融合、对外合作
8.深入推进全国服装数智化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进一步细化运作机制,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共同体建设标准、制定共同体建设指南、推进计划;打造服装数智化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发展服务中心,拓展共同体成员,邀请更多学校、企业等其他社会组织参与推进共同体建设。汇聚共同体力量,持续创新符合产业转型升级要求的新专业、新课程、新教材、新标准,做好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形成教育教学和人才发展相适应、职业教育与产业相匹配的工作机制。
9.推进市域纺织服装产教联合体组建工作。结合市政府“制造业协同发展”和“五链融合”有关要求,紧紧围绕“441X”现代产业新格局和13条重点产业链新布局,以纺织服装产业链专班、产业链商(协)会为纽带,联合本市纺织服装龙头企业组建市域纺织服装产教联合体,与各县市区探索建设产教融合实践中心。
10.加快推进产业学院建设。完善学院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构建教育与产业集群联动发展机制,打造融合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企业服务、学生创业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人才培养实体,力争各系至少建成一个产业学院。
11.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构建学院为主导、职能部门为主体、教师和学生为主角的外事工作格局,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外事管理体制,不断完善外事工作管理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积极申报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工作。积极推进与意大利、韩国、泰国等国家校校合作对接力度,实现学院教育教学国际化,师生互访、成果交流常态化。继续做好赴韩公派交换生及其它合作国家的交流工作。
四、全面提升招生就业培训质量
12.优化招生工作。按照“控制规模、提高质量、优化结构”工作要求,继续强化“片区”招生,规范招生计划管理,合理分配各类别各专业计划。精准定位招生市场,强化招生专业宣传,扩展丰富宣传载体,全力提升生源质量。严格把好学籍“三大关”,做好学籍管理等相关工作。
13.强化实习就业工作。提高就业服务水平,积极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工作,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扩宽就业渠道,积极引导毕业生留泰就业创业。加强网络就业市场建设力度,鼓励毕业生自主择业、自主创业,开发订单式培养单位,组织好供需见面会,为毕业生搭建就业平台。完善五级联动就业工作体系,确保就业率基本稳定、就业工作平稳进行。
14.提升培训服务效益。落实育训并举职责,积极推动“安全培训学校”“企事业单位培训服务购买”等培训项目落地。开展师生培训需求调查,加强各类培训活动评估,及时改进和调整。协调调配培训资源,将部分成熟的培训项目推向社会,进一步提升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五、不断提高改革发展水平保障
15.加强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推进教师“三个一”活动,提升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和水平。落实名师培育工程建设机制,对标省级、国家级建设标准遴选院级教学名师、教学创新团队、技艺技能大师(名师)工作室并进行重点培育,完成系级和院级名师认定工作,配齐配强专业负责人。完善“双师型”教师培养、激励、评价机制,鼓励高级职称教师获取高级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证书,提高高级“双师型”教师的占比。加大高层次高水平人才招聘和引进力度,加强组织人事制度建设,进一步提升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水平。
16.高标准规划建设国家级“服装智能制造”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成校级平台,成立校级虚拟仿真教学团队和资源建设团队。充分利用全国服装数智化产教融合共同体中龙头企业、行业领军企业资源和渠道,开展虚拟仿真课程建设,运用“互联网+”思维与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的呈现形式,建设一批体现新工艺、新技术、新标准的校企合作高质量数字化、虚拟仿真教材。
17.做好财务、后勤保障。严格执行预算,建立监控运行机制。完善成本管理体系,强化动态成本管理。加强专项债项目申报,确保重点项目资金需求。规范采购工作,严格招投标管理。制定项目储备制度,建立院级项目库。继续做好泰安市大型仿真实训基地项目施工管理工作,科学规划实训基地职能布局。加强后勤服务过程性督导,形成良好工作机制。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提高利用效率。严格履行食品安全管理责任,消除学生食堂安全隐患,完善配套设施建设,逐步、稳妥推进食堂自营化。
18.提升依法治校工作水平。强化普法教育,深入推进“学宪法 讲宪法”系列活动。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健全工作机制、加强督办落实,积极创建依法治校示范校。强化党务公开、信息公开,维护信访秩序,保障师生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健全工会组织,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推进民主管理制度落实。召开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和教职工代表大会,完成工会和教代会换届工作。
19.加快构建大安全治理格局。严格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坚持关口前移、预防为要,常态化开展校园消防、交通、实训室、食品和饮用水卫生、防欺凌暴力、防溺水等工作,严防各类安全事故发生。强化校园安全基础建设,深化“一校一警”建设成果,全面提升技防、物防、人防建设水平,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
六、切实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20.持续强化科学理论武装。巩固拓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和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规则,及时传达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教育引导广大干部师生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21.着力提升党建工作质量。坚持和完善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和品牌示范作用,深化党建“双创”工作,推进“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创建。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做好基层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选准培强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配齐建强组织员队伍,深入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深入落实高校教师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标准,全面提升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质效,抓好优秀青年教师特别是学术科研骨干发展党员工作。完善统战工作格局,支持民主党派成员发挥自身作用、服务学院发展大局,持续加强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引领,组织好有关中华职教社活动,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22.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强化思想文化阵地管理,落实“一会一报”制度,加强对学术科研成果、出版物、文艺作品和音乐会、典礼、文艺演出等系列活动的审查把关。落实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完善研判、监测、预警和联动机制,确保稳妥处置舆情。开展宣传员、网评员、舆情员业务培训,提升党员干部及师生职工网络能力培训。加强宗教政策法规教育,抵御和防范宗教向校园渗透。落实意识形态校内巡察工作机制,实现意识形态校内巡察常态化、全覆盖。
23.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压紧压实管党治校政治责任。抓好履行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和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反馈问题整改。加大师德师风建设力度,倡树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切实加强作风建设,坚持务实创新,着力解决思想松懈、工作不实、落实不力的问题,坚决防止和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持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力度,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用人导向。学习贯彻新修订的纪律处分条例,扎实开展集中性纪律教育,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纠“四风”树新风,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保持学术不端问题惩处高压态势,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生态。